东北之窗发布东北地区新闻  用户名: 密码: 注册
首页|设为主页

留学生海外求职也需“职业贵人”

来源:东北之窗   日期:2011-11-11  作者:fanfan


     留学与找工作几乎是两条看似平行、彼此紧贴的线。来澳洲留学的学子,几乎是一到澳洲就面临求职打工的问题。有人通过朋友介绍,有人海投简历,对这些方法我持保留意见,通过朋友介绍的,可能是拾人残羹冷饭,海投简历,一封简历千人收信,浪费时间的嫌疑或许更大。

  回顾毕业后直到找到现在这份工作,我的体会是,找到“职业贵人”,求职路上会有意外收获。

  广结善缘,收获意外帮助

  关于求职,我的第一条经验就是“社交网络”。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,作为一个背井离乡的小妮子,有时我也会去教堂走走,抱着了解当地民风的意愿,意外的是,结识了不少淳朴、爱帮人的“老年朋友”。

  可以说,星期天花两个小时在教堂里,我所得到的远远超过这两个小时的精力。从此,我的大学作业,有热心人替我修修改改;我搬家时,有人伸出援手;有人教我“说话”、有人请我吃饭、有人找我聊天,还有人给我揽些翻译的活,让我补贴学费,甚至在我家被偷后,还有人出面联系警察找当地的社区办公室;当我有法律纠纷时,有人会打电话来说:“我是你律师,让你对面的人听电话”……

  不少澳洲人就是这么淳朴,而我所做的,不过就是在他们生日时,给他们写张卡;母亲节、父亲节时,给他们买盆花;圣诞节时,写封长信汇报我一年的成果。我深深体会到,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点点滴滴,能汇聚成涓涓细流,甚至滔滔江河。我随波逐浪竟也能前进到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地方。而我慢慢悟出的经验是,平日留心身边各种各样的交际场合,广结善缘,日后就有意想不到的回报。

  沟通先行,留个好印象

  第二条经验要说的是“沟通”。我在投出每份简历之前,都会做这样一件事:一旦发现招聘信息,先不急着发简历,而是打电话,或者写电子邮件,找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,问一些关于这个职位的细节问题。一般诚心招人的单位,再忙的人事负责人都会告诉你一些关于这个工作的大致信息,即便三言两语,也比网上的简介要丰富。交谈过程中,如果你再不失时机地报上大名,企业会对你有印象。记得我在申请一个学校职位时,有次跟校长的秘书聊了大半天,结果第二天,负责老师就给我打手机,说:“某某对你印象深刻,大力推荐你。”

  此类方法我在澳洲试过很多次,效果也挺好,当然企业会有差异,国内与国外的情况也会有不同,这里不一概而论。

  以我目标就职的教育系统岗位为例,澳洲的学校经常有各种招聘会,这是与高校人事直接面谈的好机会。记得有一次,我明知道一个学校不招中文教师,但我还是跑上去和副校长唠嗑了几分钟。没想到的是,当我走出招聘会门口,那位副校长追来,把我拉到另一个站在角落里看风景的老伯身边,原来那老伯是另一家学校的校长,劈头问我的第一句就是:“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在澳洲的中学里,开设中文这门课?”尽管最后我没去这个学校,但是这次经历让我大喜了很久。

  精作简历,递上“职业感”

  第三条经验是,关于求职信、简历、过往经历等求职文件,还是要请“高手”过目为好,有人事招聘经验的专家是最理想的人选。这话很多人都说过,我不拾人牙慧,但自己的体会是:拿一张质量上乘的、带点正式厚重味道的纸,清晰工整地打上你的简历、简繁有序、层次清晰,一目了然,会给人立刻留下“专业”印象。我在澳洲投出的简历都拿到了面试通知,我觉得跟我的简历与介绍信有关。要知道,一张A4纸是用来展现你最精华的部分,不要罗列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
  面试练习,学会展示自己

  我第一次申请的正式工作是雅思考试局的一个行政岗位。这个机构的总经理是我在教堂认识的,我有“走后门”的嫌疑——三个面试官里我认识两个。但即便如此,面试中我还是被淘汰了。事后,我朋友郑重其事地请我去她办公室面谈了一个下午,主要就是谈关于面试回答技巧的内容。这些技巧在大部分求职书里都有,但我依然大家要做些模拟面试,找专业培训机构也行,找朋友也行。因为只有实战才能暴露问题,只有模拟才能改进问题,否则你很可能错失展示自己的机会,进而错失职业良机。

  我也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成长起来的。现在每次面试,我都会准备一本精心制作的文档,回答问题时,见缝插针地列举一些例证和照片。这个经验也是一个澳洲私立学校的校长告诉我的。我以为,面试的最佳状态是你在主导问题的方向,而不是考官没话找话地问你。

  面试提问,别拘泥“待遇”

  到面试最后一关,考官会象征性地问,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的么?”我曾想当然地问了单位的待遇、福利等问题,后来才知道我大错特错了!

  我曾经一路冲到香港一家国际学校的终面,基本就是二选一的态势,而且我的赢面比较大,因为系主任都跟我私下联系了。终面环节,我提了一个问题:“我从墨尔本搬家到香港,单位是否能提供临时宿舍?”面试官不动声色地回答了我的问题,第二天,我就接到了“感谢信”。我绞尽脑汁都想不通问题所在,还是一个校长朋友提醒我,我的错误就是提醒了我的雇主,我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!这个错误让我捶胸顿足了好几天。

  事实上,我现在的工作不在墨尔本,也有搬家的问题,但我在面试提问时就根本没提这个问题,倒是后来,校长打电话来问我是否需要额外补助,让我感动不已,当下决心踏踏实实地干下去。所以我建议在面试最后的提问环节,问一些跟个人职业成长、培训机会等方面的问题,显示你对工作发展前景极为关注。

  找证明人,未必要“牛人”

  求职过程中,我还看过很多同学找到的证明人都很牛,都是业界权威。问题是,在澳洲找工作,雇主一定会打电话给你提供的证明人,到时万一你的证明人想不起来你是谁,结果就糟糕了。

  我找的证明人都是业界朋友,他们有个共同点:了解我的为人,知道或亲身体验我的很多“壮举”。2006年我应聘时,老板星期二下午跟我做了一个“二面”(第二次面试),星期三,他找了“证明人甲”聊天,星期四上午8点,再找到“证明人乙”唠嗑,当日9点,他就给我做了“电话终面”,9点半,直接在电话里说“我们录取你了,你的合同马上发到你的信箱,请你签字并回寄ASAP(越快越好)”。为何急成这样?事后,我才知道,因为我的一个证明人说了句很有气势的话,“如果你们要保险稳妥的员工,劝你找年纪大的,如果你们要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员工,就需要这样的!”我至今感恩于这句话。

  之后,我给我的学生写推荐信、做证明人时,也经常变相使用这句话。证明人有时是推动你踏上台阶的最后一股力量,所以找证明人也需谨慎,真正了解你的人,会是你的职业贵人。

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

| 网友评论
       网友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评论        评论时间
 昵称:
 内容: 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
 请输入验证码:  看不清?点击此处换一张